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「萬病之源始於腸道」,原因是人體70%的免疫細胞與免疫球蛋白分佈於腸道內,且大多數集中於大腸黏膜。人體由嘴巴吃進食物,經由食道、胃、腸連接成管狀構造,所以在攝取食物的同時,病毒也會跟著進入體內。為了阻止外來病毒入侵人體,腸道聚集了眾多的原生腸道菌叢與免疫細胞,做為身體與病毒的第一戰場,腸道為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!
因應各種疫情,除了勤洗手、戴口罩之外,最重要的關鍵絕對是自身免疫力!
免疫力的功能
免疫力是防止細菌、病毒等病原體入侵人體,以及當生病時試圖治癒身體的自衛能力,而腸道是大多數免疫細胞聚集的地方。
1.預防疾病感染:避免病原體入侵體內、防止感染。
2.預防老化:可活化新陳代謝,預防細胞老化。
3.維持人體健康:防護身體健康,使人體不易生病、消除疲勞。
腸道與腸道菌叢的重要性
事實上,幾乎與維持生命有關的細胞大多分佈於腸道之中。腸道除了吸收食物中的營養外,也負責預防人體遭受病原體侵害的重要免疫器官,同時也負責將人體不需要的物質製成糞便,排出體外。
- 70%免疫細胞與免疫蛋白(IgA)分佈於腸道,IgA是捍衛腸道免疫力最重要的抗體!
2. 99%的營養須由腸道吸收
3. 人類95%的感染性疾病與消化道有關
4. 腸道密佈著神經細胞,僅次於大腦,有「第二大腦」之稱。
人體存在著數以百兆的微生物(細菌),而大多數居住在腸道內,這些微生物所表現的基因總類數超過人類基因的100倍,有幫助消化碳水化合物、多醣類的酵素,也能幫助清除腸道內的毒素以及產生維生素B、維生素K等對健康有益的物質,以供人體吸收與利用。
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與證據顯示,腸道菌叢可以幫助我們處理食物中的營養物、增強免疫系統以及做各種有意身體健康的工作。當腸道菌叢失衡(壞菌多於好菌),影響的不僅僅是腸道,而是全身性的健康!發炎、過敏(異位性皮膚炎)、糖尿病、肥胖等新陳代謝疾病,也會影響情緒、抑鬱、焦慮等心理健康問題。
腸道環境健康良好(腸道菌相佳),腸道菌叢平衡且好菌數量足夠,免疫細胞才能夠保有正常的健康狀態,即使病原體入侵,能保有良好的作戰能力,擊退病原體。除此之外,血液中對抗有害物質的白血球,負責其製造供應養分的器官也是腸道,因此腸道環境佳,營養素才能夠充分的送達血液源頭,製造出強健的白血球,避免病原體、癌細胞、疲勞物質等壞東西在體內生根繁殖。
益生菌的重要
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將益生菌定義為「經過適當攝取後,能對宿主的健康發揮有效作用的活菌」。
益生菌可維持提高免疫力、幫助食物消化吸收、緩和乳糖不耐症、降低膽固醇、抑制病原菌以及維持良好的腸道環境使身體驗康。當腸道菌相失衡(壞菌多於好菌),就會使腸道蠕動較慢而出現便秘、脹氣等情況。除此之外與全身性的健康也有關聯,使賀爾蒙分泌失調、免疫功能下降就會較容易感染病原體,導致容易感冒、食物中毒、過敏等。
因此,透過適量的補充益生菌,可能可以改善腸道菌相,進而改善疾病的嚴重程度。雖然免疫系統的作用多以腸道為主,但也會影響其他器官的免疫系統,目前認為自體免疫疾病以及氣喘,與腸道菌叢有關。除此之外,腸道菌叢也與其他部位對抗感染的免疫反應有關,例如:腸道菌叢會改變肺部對於流感病毒的免疫反應,因此腸道菌叢在人體的免疫系統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。
吃出免疫力的食物
- 富含寡醣、膳食纖維的食物
2. 發酵食品:納豆、泡菜、優酪乳等
3. 植物性食物:蔬菜、豆類、穀類、水果等
4. 益生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