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道擁有上億神經元,而且透過迷走神經與大腦有密切連結,因此有「第二個腦」的稱號。腸道把持著人體70%以上的免疫細胞,其豐富的腸道菌生態,影響著我們的身體健康,也影響著我們的情緒。
飲食習慣會引起便秘?
便秘可稱為現代文明病,與痔瘡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,據國外研究發現,15%的人有著便秘問題。隨著時代的進步,人們的飲食文化多元,且多油脂、多甜食,越來越精緻化與黑心化,飲食不均衡、水分攝取不足,因此糞便過於乾燥、過硬,使得排便順暢力下降。
以個人排便規律而言,一週排便三次至三天排便一次,都算是正常範圍,並不是天天吃天天排便就是最正確的順暢觀念,反而飯後就想排便的族群,代表體內宿便過多,食物進入胃裡將胃撐大後擠壓腸子,使得便意感油然而生。便秘是慢性消化系統病症,是因為某些原因導致腸道蠕動變慢,無法正常蠕動,導致排便不順困難,可能會出現在人生各種階段,影響著生活品質。
如何分辨自己的糞便型態是否健康呢?
我們可以從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來看看自己的大便是哪種型態,檢視自己的腸道健康哦~
第一、二型:屬於便秘型態,腸道蠕動與環境並不理想,平時應多攝取水分與水溶性纖維的蔬果。若依然排便困難,應儘早尋找解決方法。
第三、四型:為大便的理想型態,說明你的腸道環境不錯哦!第三型者可多補充水份,往第四型完美便便邁進。
第五、六型:屬於水分較多糞便,偏向腹瀉,需注意腸道健康。
第七型:腹瀉。若長期腹瀉,建議就醫檢查哦。
便秘會使身體不舒適,造成脹氣、腹部難受之外,堆積在身體裡的大便,其毒素會一直反覆在人體內不斷刺激腸黏膜,嚴重則造成肛腸疾病,如大腸瘜肉、大腸癌等等。
老年人更會因為出現生理性衰退,導致腸道肌肉力氣不夠、蠕動緩慢,形成便秘,進而造成憂鬱、沮喪、焦慮、情緒低落等問題。
以孩童而言,便秘會影響其生長發育,除了身高長不高以外,還會影響情緒與學習能力。台灣營養基金會「學童飲食與便秘問題調查」,針對全台1,210個,有6至12歲學童的父母進行調查。此調查發現,近3成學童有便秘現象,推估全台近42萬名學童有便秘問題。而這些學童,平均較「沒有便秘者」矮了3.05公分;比較12歲學童,有、無便秘者的身高更相差近6公分。(蘋果日報,〈學童飲食與便秘問題調查發表〉)
長期便秘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小影響呢?
- 體味、口臭:因長期便秘使毒素大量累積於體內,導致臭味產生。
- 肥胖:因大便與氣體(脹氣)大量存在於腸道內,將腸子撐胖、撐開,形成腹部肥胖,也會使大腸水腫,形成梨形身材。
- 食慾不振:大便堆積與脹氣導致腹部難受、胃鄒鄒,對食物提不起勁。
- 影響膚況:因大便長期累積於腹部,使得毒素無法代謝排出,導致皮膚暗沈、斑點、痤瘡(青春痘)、皮疹等等。
- 形成痔瘡:因排便困難,導致排便過度用力,使粘膜凸出而產生痔瘡。
- 睡眠品質低:腸道所含的褪黑激素是松果體的400倍。
- 情緒問題:血清素會讓人感覺愉快、情緒正面。血清素由腸道分泌,且腸道與大腦以自律神經為連結,若腸道環境惡劣(便秘),大腦的血清素也會停止分泌。
近幾年的研究更是指出,帕金森氏症與阿茲海默症等常見的大腦疾病,其患者都有嚴重便秘的問題,若要預防此疾病,更要注意腸道健康。
[…] 當便秘時,糞便在腸道內長時間滯留,依然會持續發酵,產生大量對人體有害的毒素,症狀輕則產生痘瘡、臉部暗沈、痔瘡等問題,嚴重則會容易長出瘜肉,增加大腸癌罹患風險,導致大腸癌等肛腸疾病。 […]
[…] 腸道蠕動差就會形成便秘,食物殘渣在體內的無法即時排出,使糞便在腸道內不斷發酵腐臭,產生硫化氫、氨氣、吲哚 、糞臭素,以及各種被腸道細菌腐敗分解的各種臭味等有害物質,通過打嗝、呼氣等方式排出,這些臭臭有害物質也會被人體吸收且混入血液裡,在全身下上循環,除了造成口臭外,也是形成體臭的原因之一,因為人體會利用汗水、皮脂等排出滯留在腸道內的有害物質。 […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