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衛生組織(WHO)認為用肥皂洗手,是最重要的公共衛生課題之一。洗手除了可以提升個人衛生外,也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疾病、腹瀉、腸道感染疾病最快且有效的方法。洗手是預防腸病毒、A型肝炎、傷寒、SARS以及近期流行的COVID-19等傳染病的重要程序。
什麼時候要洗手?
1.吃東西前:在我們的生活環境中有許多看不見的細菌與病毒,雙手在不知不覺中容易沾染、接觸,因此容易將病菌從口中吃進體內。
2.照顧嬰幼童前:當家中成人與大孩童返家時,容易將外面的病菌帶回家,而嬰幼童的免疫系統尚未完全發展成熟,因此較容易感染病菌而生病。
3.就醫前:不論是病患本人或是陪同家屬,在就醫看診前應先洗手,避免將病菌帶入醫療院所,保護院內抵抗力較低的病患。
4.就醫後:醫療院所的環境與設施容易直接或間接的接觸到病菌,因此看診後以及離開醫療院所前都應先洗掉手上的病菌,保護自己。
5.如廁後:上廁所的過程中,雙手容易沾到大便或尿液,或是在掀馬桶蓋、沖水、開關門的過程中接觸到病菌,因此如廁後應將雙手清洗乾淨。
6.擤鼻涕後:當雙手接觸到口鼻分泌物時,應當洗手。平時應少觸碰口鼻,以免將病菌吃進體內,當出現呼吸道感染時,鼻腔的分泌物含有大量的細菌,因此洗鼻涕後應當洗手,避免病菌傳播。
正確的洗手步驟
1.濕:將雙手均勻淋濕,包含手腕、手指、手掌。
2.搓:將雙手抹上肥皂,搓洗手掌心、手指、指尖、指甲、手腕,約20-30秒。
*口訣 :內、外、夾、弓、大、立、完(腕)
3.沖:用清水將雙手沖洗乾淨。
4.捧:在洗手前將水龍頭打開時,以污染了水龍頭,所以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。
5.擦:使用擦手紙將雙手擦乾。(潮濕的雙手仍會沾附病菌)
若當下無法操作濕洗手,使用乾洗手也須做到內、外、夾、弓、大、立、完(腕)的清潔步驟哦!
🎵跟著yoyo唱洗手五步驟🎵
洗手的注意事項
1.使用溫水:38°C至42°C的溫水比冷水更有清潔效果。
2.使用擦手紙擦乾清潔後的雙手,盡量不使用毛巾,因毛巾容易潛藏細菌。擦手紙使用完可以用來關閉水龍頭或是開關門,避免洗淨的雙手沾染細菌。